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并获得刘邦尊重?
高祖刘邦建国时,文臣武将如云,而萧何、韩信、张良居功至伟,史家称为“汉初三杰”。尽管“人杰”均功劳盖世,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:一个处变不惊、虚怀若谷、从善如流,终化险为夷免于难;一个是心高气傲、好大喜功、贪图富贵,随被诛灭三族,演绎出一场极其惨烈的悲剧;另一个是心怀坦诚、淡泊名利、急流勇退,后归隐山林博得善终,给世人留下一段千古佳话。
睿智的萧何很早就和曹参一起追随刘邦,忠心耿耿万达平台登录,至死不渝,而他发掘人才的本事几乎无人能及。选择并追随市井无赖刘邦,认为其必成大器,其次是看好韩信,强力推荐,所以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。刘邦性类曹操,功高位显的萧何曾经多次被怀疑、试探。汉十一年,陈豨谋反,刘邦御驾亲征,萧何帮助吕后在长乐宫杀掉了淮阴侯韩信。于是刘邦下诏拜萧何为相国,加封食邑五千户,并派士兵五百人、都尉一名,作为相国的卫队。满朝文武都为萧何受到恩宠发来贺词,唯有召平前来报忧。他说:“恐怕祸患从此开始了!皇上在外征战,而阁下留守朝中,明明不必以身涉险,却无端加封阁下、为阁下增设卫队,这是由于淮阴侯韩信刚刚在朝中谋反,皇上因而有了怀疑阁下之心。增设卫队保护阁下,其实并非恩宠。希望阁下谢绝封赏,把全部家产都贡献出来资助军队建设。这样皇上必定高兴。”萧何于是谢绝封赏,大散家资,一场劫难化于无形。萧何深知“伴君如伴虎”,时刻警惕着,没被顺境冲昏头脑,又善于接纳他人意见,将刘邦的疑心消弭于无形,化险为夷,最终幸免于难。
对于韩信,刘邦可以说是用足了“狡兔死,走狗烹,飞鸟尽,良弓藏”的帝王铁律,当然,一方面是刘邦故意下套,另一方面也是韩信对自身定位不准造成的。作为部下,却以功要封,犯下了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。如果不愿屈居人下,在手握重兵时就应该早做打算,但他心怀“妇人之仁”,狠不下心反叛,最终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诛。帝王们在任何时候都对手握重兵的将帅非常忌惮,尤其是像韩信这样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,是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帝王都不会掉以轻心的。其次,韩信在打下齐鲁后居然向刘邦伸手要官,以功要挟封他为齐王,犯了帝王大忌。试想,这种赤裸裸的言行举止,又怎能使刘邦放心?故垓下之战一结束,刘邦就立即封韩信为楚王,以满足他那颗贪婪的心。然而,好景不长万达平台登录,刘邦就借口游云梦泽时大会诸侯,一举将韩信拿下,后贬为淮阴侯。但他却仍不知悔悟、自省,反而对汉高祖怨恨更深,以致称病不朝,终于落得个被诛灭三族的悲惨下场。
张良是秦汉之际最出色的谋略家,也是汉初“三杰”当中,唯一甚得善终的人。他虽身居乱世,却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,毅然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,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留侯张良韩国贵族后裔,秦末群雄并起,他也曾经组织队伍反抗暴秦,遇到刘邦后,两人相谈盛欢,刘邦对张良几乎言听计从。这才有了“约法三章”入主咸阳,鸿门宴有惊无险,刘邦后来被封汉王,有听张良之计,火烧栈道,使项羽放松了警惕,为韩信“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”打下了基础。楚汉战争开始前,张良从彭城再投刘邦,受封为“成信侯”,成为刘邦的军师,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,平定天下。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,功成名就的张良谢绝了“自择齐三万户”的封赏,选择“留”这个地方。此后就过着几乎是隐居的生活,除了在封赏功臣、建都问题上提了些意见外,就是后来保护了太子。三杰中,张良精通黄老之学,深知“不伐其功,不矜其能”,的道理,功成身退,所以刘邦一直很尊重张良。
张良的做法为后人树立了典范,很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。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人们又何必要去苦苦追求呢?高处不胜寒!那些真正做得人上人的,滋味到底又如何呢?从睡梦中惊醒吧,那些一生追求名利的人!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,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,绵里藏针的管理、处事技巧。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,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,这才是真正的经营、管理高手应该做的事情。万达平台登录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万达娱乐平台:www.fdptzc.com